——盘点2014年全区经济形势系列分析报告之十四
2014年,面对错综复杂的世界经济形势和国内“三期叠加”的挑战,自治区党委、政府积极应对,及时出台一系列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发展的措施,实现了全区规模工业平稳增长。在经济增速换挡中,全区工业经济效益持续下滑,工业经济稳中存忧。面对经济“新常态”,工业仍需为经济增长提供持续动力,在工业生产平稳运行的同时,提质增效提高经济运行效益、夯实工业生产稳增长的基础、实现生产和效益的同步增长等问题应予高度关注。
一、规模工业运行效益的主要特点
今年以来,全区规模工业因受市场需求不足、产品价格下降等因素影响,收入增长缓慢、利润增速下滑,工业经济运营困难增多,多项综合反映效益的指标表现不佳。2014年全区规模工业实现利润总额102.5亿元(盈亏相抵后,下同),增速由2013年的增长29.5%,回落为今年的下降33.0%,增幅相差62.5个百分点;这也是自今年4月份首次负增长以来连续9个月的持续下降;增速比全国平均水平低36.3个百分点,大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居全国第30位(见图1)。
图1.规模工业利润总额增长情况
(一)采矿业、制造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显著。在全区规模工业中,工业三大门类的利润总额均同比下降。其中采矿业实现利润总额28.8亿元,同比下降49.0%;企业单位数占全部规模工业企业数83.9%的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22.7亿元,下降47.4%;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实现利润总额50.9亿元,下降4.3%,企业多、占比大的制造业盈利情况最为困难。
(二)电力、煤炭等盈利行业增盈乏力,有色等行业亏损加剧。从工业大类行业看,在全区35个工业大类行业中,15个行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0个行业同比下降。
在实现利润总额排名前5位的行业中,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累计实现利润81.5亿元,是实现利润盈利的主要力量;即便如此,上述三大行业实现利润与去年同比依然分别下降了3.5%、49.4%、36.2%。纺织业、食品制造业同样实现同比增长,但因增量较小,对全区规模工业实现利润总额的总量和增幅的贡献仍然有限(见表1)。
表1: 盈亏相抵后主要增盈行业利润增长情况
行业名称 |
利润总额 |
||
1-本月(亿元) |
上年同期(亿元) |
同比(%) |
|
全区总计 |
102.5 |
152.9 |
-33.0 |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
47.6 |
49.4 |
-3.5 |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
28.2 |
55.6 |
-49.4 |
纺织业 |
16.1 |
15.9 |
0.9 |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
5.7 |
9.0 |
-36.2 |
食品制造业 |
5.4 |
3.5 |
51.6 |
实现利润总额排名后5位的行业2014年盈亏相抵后亏损额合计达30.6亿元,同比大幅增亏,严重冲减了全区规模工业的利润总额(见表2)。
表2: 盈亏相抵后主要亏损行业利润增长情况
行业名称 |
利润总额 |
||
1-本月(亿元) |
上年同期(亿元) |
同比(%) |
|
全区总计 |
102.5 |
152.9 |
-33.0 |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
-16.2 |
-5.3 |
增亏11.0亿元 |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
-5.4 |
-0.3 |
增亏5.2亿元 |
造纸和纸制品业 |
-5.2 |
-0.5 |
增亏4.7亿元 |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
-2.7 |
-2.6 |
增亏1639.7万元 |
医药制造业 |
-0.9 |
-0.2 |
增亏7738.8万元 |
(三)大中型企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较快。大中型工业企业反映和影响着工业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2014年全区规模工业企业中,大中型企业实现利润总额71.1亿元,占全部规模工业的69.3%,但与同期相比利润总额仍下降41.2%;小微型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1.4亿元,同比下降2.3%。
(四)国有控股企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2014年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9.5亿元,同比下降43.7%;股份制企业实现利润总额81.9亿元,下降39.7%;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2亿元,增长35.7%;私营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0.9亿元,下降3.4%。
(五)经济效益运行质量整体不佳。一是从反映投入产出效率的角度看:2014年全区规模工业每百元资产实现的主营业务收入为56.2元,同比下降7.8元,资产产出贡献率下降;成本费用利润率为3.1%,同比下降1.6个百分点,投入单位成本费用带来的利润减少。二是从反映盈利能力的角度看:全区规模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3.0%,同比下降1.5个百分点,表明单位主营业务收入产生的利润下降,企业主营业务获利能力降低;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6.1元,同比上升1.0元,企业盈利空间继续缩小。三是从反映景气状况的角度看:反映存货变现速度的产成品存货周转天数为31.3天,产销衔接不畅,产品滞销积压严重,资金周转缓慢,存货变现速度比全国平均水平慢18天。
二、制约规模工业实现利润的主要因素
(一)产销衔接不畅,主营业务收入持续低速增长。2014年,全区规模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468.9亿元,同比增长1.1%,增速比全国平均水平低5.9个百分点,居全国第27位。主营业务收入增幅大大低于2014年全区规模工业增加值8.3%的增幅7.2个百分点,收入与生产同步增长的差距较大,工业产品价值实现程度较差(如图2)。
图2.规模工业增加值及主营业务收入增长速度
在全区35个工业行业中,有24个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保持增长,有11个行业同比下降。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是影响全区规模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速低位运行的重点行业。上述三大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404.1亿元、361.1亿元、233.8亿元,同比分别下降6.4%、11.8%、17.9%。纺织业对全区规模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拉动显著,2014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6.0亿元,同比增长32.8%。
(二)成本费用上升不止,挤压企业盈利空间。2014年全区规模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成本2985.1亿元,同比增长2.3%,增速高于收入增速。同时,销售费用67.6亿元,同比下降4.4%;管理费用127.3亿元,同比增长3.3%;财务费用119.9亿元,同比增长7.7%,其中,利息支出达104.8亿元。成本费用继续增长,融资成本压力不减,企业盈利以及生产和发展后劲均受影响。
(三)产成品存货大幅上升,流动资金不足制约企业生产经营。2014年全区规模工业产成品存货达281.2亿元,同比增长31.6%,增速比去年同期的增速高出36.1个百分点;应收账款409.4亿元,同比增长18.7%,增速比去年同期的增速提高0.4个百分点。应收账款和产成品存货合计占流动资产的26.7%,资金周转放缓。产成品严重积压,产品价格持续低迷,流动资金不足等多重问题的困扰,严重影响了企业生产信心及经营状况。
(四)亏损企业亏损加剧,大幅冲减工业企业盈利。2014年全区规模工业亏损企业达343户,比上年同期增加了60户,亏损面达32.3%;亏损企业亏损总额62.1亿元,同比增长43.5%。特别是采矿业、制造业成为亏损企业的重灾区,亏损面分别高达71.4%和29.9%,亏损企业亏损额同比分别增长12.9%和50.9%(见表3)。
表3.2014年规模工业盈亏情况
单位:个、亿元、%
|
亏损企业 |
亏损企业亏损总额 |
利润总额 |
||||||
本年 |
同期 |
同比 |
本年 |
同期 |
同比 |
本年 |
同期 |
同比 |
|
总计 |
343 |
283 |
21.2 |
62.1 |
43.3 |
43.5 |
102.5 |
152.9 |
-33.0 |
采矿业 |
60 |
44 |
36.4 |
3.9 |
3.5 |
12.9 |
28.8 |
56.5 |
-49.0 |
制造业 |
266 |
215 |
23.7 |
55.9 |
37.0 |
50.9 |
22.7 |
43.2 |
-47.4 |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
17 |
24 |
-29.2 |
2.3 |
2.8 |
-17.8 |
50.9 |
53.2 |
-4.3 |
(五)去年利润总额增长快、基数高。2013年全区规模工业一直保持较高增速发展,实现利润总额全年增速均高于10%,1-12月更是达到同比增长29.5%的高增速。今年以来,经济运行的换挡特征显著,在经济下行及同期基数高的双重影响下,利润总额增速持续下行。
三、对策建议
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环境和下行压力,应进一步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明确新常态下工业发展的目标、战略任务以及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在充分认识新常态下发展条件变化的基础上,全区规模工业应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更加突出转方式调结构和提质增效,不断提高工业整体竞争力。
一是千方百计加强产销衔接。引导企业充分利用各种商业平台或途径扩展工业产品促销渠道,协调组织区域性交流促销活动、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国际会展等开拓销售市场,加大产品销售和库存消减,促进产销平衡、激发企业生产活力。
二是加大企业信贷支持,解决融资壁垒。面对流动资金不足、融资成本较高等问题,加紧督促金融增加对工业企业的贷款投放,协调对成长性较好的企业减息免息,扩大信贷支持。
三是围绕稳增长,加强政策扶持。继续落实奖励扶持政策,鼓励企业发展。加大对主导行业、大中型企业、效益成长型企业的支持与帮扶,落实奖励政策,制定和利用好税收优惠政策,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增收创利,提振信心,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和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
四是紧扣结构优化,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积极应对产能过剩压力。加大冶金、有色、煤炭等传统行业和亏损严重或盈利下降严重行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积极应对新常态下工业发展所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和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制造业技术创新,发挥规模工业在技术创新方面的载体和示范作用,保持规模工业创汇、税收、提质增效的主体作用。